愚公的吊怎么样
在我们的网站上,您将发现专业的知识和实用技巧。我们的文章将涵盖从设计和制造到维护和修理的各个方面,帮助您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
愚公移山对话续写作文
1.续写愚公智叟对话移山800字左右
话说,愚公下定决心要移动两座大山,定下了家规,他的后代都遵照着老祖宗的家规,认真的移山。周围的邻居一提到他们就不住的赞美,除了当时最有威望的——智叟一家。
这一切一直不变,直到了愚公的曾曾曾曾孙,也就是愚小聪那一代。(愚)小聪是一个聪明伶俐、善恶分明、明白是非的人。而智叟家的曾曾曾曾孙,智善明。(智)善明是一个做事细致认真、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人。
事情就是这么巧,一天愚小聪在树下休息,智善明正好从这里经过,由于当地的村民关系都很和睦,所以就算他们两人没见过面也可以聊天。,“哟,你在干什么呢?”智善明问。“你好,天很热,我在树下乘凉呢!对了!你是……”还没等小聪把话说完,善明就把话题转到了移山上,真不知他到底是不是故意的!“你怎么看‘愚家移山’的事?”小聪心想:我还不知道大家赞不赞成我们家的“移山行动”呢!我先不要暴露,问一问他吧!接着邪恶的笑了一下:“这位大哥,你是怎么怎么看的呢?”“我觉得吧,愚公的家人坚持不懈,每天都在移山,但是”善明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起了愚小聪的胃口,“你们家的人太固执了!难道不是吗?”
愚小聪心里一惊,脑子开始飞速旋转:这人怎么知道我是愚家的人,难道……难道他早就计划好了?在小聪思考的时候,智善明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既然已经暴露了,就不用再装了,亮身份吧!我是智善明,你好。”说着伸出了手,愚小聪把手递了上去:“我是愚小聪,你好。”愚小聪的声音有点底气不足,“你到底想要干什么?”智善明说:“好!你听着:
“你们家的人太顽固,任凭我们怎么劝,你们也不肯听,你们要知道山上有许多动物、植物,人们没有木材的时候可以上山取,想吃肉了可以上山打,树木、花草可以使空气清新,一棵树、一棵草、一枝花就有这么多的好处,这两座山上有多少花花草草?如果你们家,不管这些,只顾移山的话,动物会变得无家可归,他们要怎么办?我们不能只顾我们自己,不能顾他们吧!”他最后的话都是吼出来的,看起来像一颗快要爆炸的炸弹。愚小聪被他的一番话镇住了,过了许久,他小心翼翼地问:“那人们的出行怎么办?”善明又恢复了最开始的冷静,平静的说:“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要使人们出山方便,还有一种方法,要是你们同意的话,我可以号召全村的人在大山上修一条马路。剩下的就看你们同意不同意了!”说着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小聪停了一下,似乎被震住了,随后脸上露出一种高兴地笑,向着智善明的背影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喊着:“智善明,我同意你的方法,我同意……
2.【《愚公移山》续集作文】《愚公移山》续集肖奥话说愚公移走了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都争相采访,愚公顿时就成了大名人。
各地的电视报刊都铺天盖地报道有关愚公的消息。出版社也及时编撰了许多有关他的系列图书,如《愚公轶事》、《愚公传》《愚公是怎样移走大山的》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愚公一夜成名的事,传到了当时正在洞庭做官的智叟耳里。聪明的智叟立即就有了一个发财致富的金点子。
于是他急忙到皇上那里辞去了官职,带着他的夫人、儿女,马不停蹄地赶回家来。一进村子,智叟就到愚公家来拜访。
愚公很热情地招待了他,又是置办宴席,又是安排住所。在席上,智叟很是主动,一边嘴里不停地夸愚公,一边又和愚公频频碰杯。
酒过三寻之后,智叟瞅着机会终于开口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全说了出来。他要和愚公合伙办一个旅行社,在太行、王屋的原址开发旅游资源,由他出二十万元启动资金,请愚公做懂事长,他自己的女儿做导游小姐,愚公的小儿子负责客务运输,利润五五分成。
愚公听得有如此好事,当即一口答应。过了两天,“太王旅行社”正式开张了。
远近各地的名人要员、乡亲贤达以及各大报社的记者都来了。到处锣鼓喧天,莺歌燕舞;人人喜气洋洋,奔走相告。
当天的全部门票都以半价80元销售,来晚了的许多游客都只能预订后几天的全票了。夜深了,在愚公家里,智叟他们还在清点着大堆大堆的钞票,愚公从来没有见过天下有这么美的好事,他们的嘴巴都快要笑得合不拢了。
附近的村民们见愚公出大名了,都借着他的光相继开起了各种各样的店铺,有愚公网吧、愚公娱乐城、愚公麻辣小吃等等。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地鼓了起来。
“太王”旅行社的生意更是如日中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愚公智叟他们两家人都日夜操劳,他们的家庭成员也都兼任了好几处地方的官职。
他们又是合影、又是吃饭,出入交往的大多是一些***高官,或是社会名人。到处应酬都快忙不过来了,他们只得面向社会招聘大量员工。
几年以后,他们的子子孙孙又在各大城市开办了各种各样的公司商铺。两个家族都越来越兴旺发达了。
真是十年辛苦无人知,一夜成名全家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3.愚公移山的续写怎么写自从老愚公一家人开始搬山以来,已匆匆过了数十年,他的儿子愚老公继承了父亲的志愿,继续搬山,而老愚公的孙子愚小公却总想用科学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给搬走。
一天,愚小公放学回家,老愚公对他说:“孙儿啊,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帮着家里搬山啦!”愚小公一听,可不乐意了,就反驳道:“爷,您和我爸思想都太迂腐了,现在都已经是高科技时代了,您不能总用老眼光看问题,如果这样搬下去,恐怕几百年也搬不完吧!我想去北京学点儿知识,用科学的力量来搬动这座大山!”愚老公听了,生气地说:“什么,你说我和你爷爷愚腐?今天,我买了一双鞋,可是太小,于是我就把脚指头剁了,最后终于穿上了。这是多么聪明的做法呀!你还说我迂腐?再说了,那科啥学,它的劲再大,能顶上咱全家的劲?好了,别胡思乱想了,赶快睡吧!”愚小公拗不过他俩,在一个晚上,趁着他们睡觉时逃走了。
第二天,愚老公醒来,见桌上有一封信,上面写着:老爷、老爹,我去东方北京的科技组了,对于我的不辞而别,希望你们能谅解。愚老公看了,把信读给老愚公听,老愚公大怒:“什么,他去啥可鸡组了?你快去骑咱家那头老毛驴把他追回来!”愚老公听了,说:“爹啊,咱家那头老毛驴快生小毛驴了,去不了啊!”老愚公大骂道:“说你傻,你还真傻,你就不会等它生了小毛驴再去追?真是不喝脑白金,头脑缺根筋!”
日子一年年过去了,愚小公已经成为了科学界的权威人物。一天,愚小公带着五个他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回到了老家,要帮爷爷和爸爸搬山。老愚公和愚老公不相信这几个人机器人能在短时间内把山搬走,在搬山那天,他们也都来看了。只见那五个机器人挥动着有力的机械手,毫不费力地就把大山稳稳地给抬了起来。老愚公一边看一边惊叹道:“它吃蚂蚁大力丸二号了?咋这么有劲!孙儿啊,你赶快让它们停下来,累坏了可咋整啊!”愚小公回答道:“爷爷,您放心吧!它们不会累坏的!”只过了一会儿,那五个机器人就把山全部给搬走了。事后,老愚公和愚老公一起发出感叹:“还是科学的力量大啊!”
4.愚公移山后传作文庆中秋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5.把愚公移山的对话转化为故事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只有冬夏换季,才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又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那个聪明的老头无言而对.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高大的山阻隔了.
6.愚公移山后传,主要写愚公和智叟再次见面时的对话2000年后的地狱再次相遇。
愚公:哈哈,你个DB东西,看看现在的人都说你SB吧,我愚公流放百世了。现在人们还要学习我的精神呢。
呵呵。智叟:你自己干了那么多年,全干挖山的事,要不老天看你可怜。
其实,我知道一个秘密。嘿嘿。
愚公:什么,你知道些什么东西,啊?智叟:你是老天安排的,你以为我不知道啊,愚公愚公,你只不过时作秀罢了。
你很聪明,你不是愚的自己,你愚的老百姓啊,老天让你教人民干这挖山的傻事,连7岁的没牙小孩你都骗,你真TM不要脸啊。你挖山,老天再找人帮你搬山,你们演双簧,你愚公是在教化老百姓忍受压迫。
利于老天的统治,天下那么多不平事,也没听说派个神仙来管管。发洪水了,没神管,地震了,没神管。
还让你愚公流芳百世,哎,人民都被你们骗了,可悲,我智叟名声不足惜,可怜那些受愚弄的百姓哦!愚公:呵呵,老头,看来你还不笨嘛。告诉你我真实身份吧,我是帮玉帝打扫厕所的,有几次,玉帝常常在马桶上叹气说,这有造反,那又民变的。
我后来帮他出了这个主意嘛,看吧,现在问题解决了哦,大家都有了精神上的榜样了艾,呵呵,都老老实实的。我前不久,还当上了,天庭所长。
风光无限。智叟,。
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7.把愚公移山的对话转化为故事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只有冬夏换季,才回家一次.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又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那个聪明的老头无言而对.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高大的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则寓言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
本文以两座山的高大与移山人的年老体衰作对比,移山工具的简陋与面临的巨大困难作对比,衬托出移山之难和愚公改造自然的意志之坚;用孀妻弱子与智叟作对比,衬托出智叟的渺小,见识鄙陋短浅;特别是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他们的名字就是相对立的,“愚公”的“愚”其实是大智若愚,大智大勇;“智叟”的“智”,却是专打小算盘的小聪明,鼠目寸光,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他们的思想观点更是强烈的对比,愚公能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自然是可以征服的,而智叟却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在对比中显出了愚公见识的高远。另外,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衬托愚公的形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愚公
愚公的传说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古今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曾经运用这个传说。毛泽东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品原文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hè dàn)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qū,弯弯曲曲的意思,而qǔ只用于歌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残年余力,曾(cé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zēng)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sǒu)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jì)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白话译文
太行山,王屋山(2张)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四周各七百里,有七八万尺高,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靠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刚刚换牙,也蹦蹦跳跳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铲平,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文学常识
1. 22.愚公移山1.文学常识
22.愚公移山1.文学常识 1.《愚公移山》这课文的文学常识重点是什么
一、文章内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愚公移山文学常识,一词多义,通假字
你好!
《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
1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2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3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4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5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6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7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8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1方古义:方圆今义:常指矩形 12惩古义:苦于,被。。所苦今义:惩罚
词性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2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
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4聚: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
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指面积】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竟】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汝心之固【顽固】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4亡今亡亦死【逃走】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5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其妻献疑【他的】
6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
8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9而面山而居【表修饰】聚室而谋【表承接】
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3.愚公移山原文愚公为什么移山,移山对他有什么好处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纵横七百里,高万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只有冬夏换季,才回家一次。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又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那个聪明的老头无言而对。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高大的山阻隔了。
4.鲁公移山的练习题
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_。
本书保存了不少古代_和_。 2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____二.字词知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2.孀妻()3.始龀() 4.穷匮()5.一厝()6.荷担者()三、阅读理解(-)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华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嫌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辨字注音并组词。
( 1)垦()恳()(2)遗()遣()(3)渤()勃()。(4)冀()翼()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惩山北之塞() A.处罚B.警戒C.苦于(2)出入之近也() A绕远B.迂腐C.困难(3)指通豫南() A.指向B.手指C.一直(4)杂然相许() A.允许B.赞成C.答应(5)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助词 3.翻译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投诸渤海之尾(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太行、王屋二山的地理位置:___ 5.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___ 6.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____;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___ 7.愚公移山非常艰难。
表现劳力少的语句是___;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__:;表现移山的坚定和专注的语句是:____.(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明,无陇断焉。
1.用文段中原句填空回答。(1)河曲智支讥笑愚公的原因是:______。
(2)愚公驳倒智叟的错误看法的理由是:____(3)表示愚公驳斥河曲智支取胜的一句话是: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1)其如土石何(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3)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及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____同____,意思是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同___,意思是____。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____同____,意思是____ 4给下列字注音。
叟()匠()雍() 5.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操蛇之神闻之(3)虽我之死(4)汝之不惠(5)告之于帝 6.指出下列句中“其”的用法。
(l)惧其不已也 3(2)其如土石何? 5(3)帝感其诚(4)其妻献疑 7.本文塑造了“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积极意义? 8.作者在文中树立了一个反面人物“智叟”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下面的短文,按文后要求答题。治园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注释:①颠踬:跌倒,摔跤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③夷:通“豫” 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遂止(2)公善之,欲行(3)又何忧焉?(4)事又寝 2.鲁公治园,欲凿池,先后有谁阻止?其理由各是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公什么样的性格?。
5.愚公移山复习整理一词多义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hexing1981《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二、重点问题:1、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示例: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做任何事。
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2、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
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3、关于对比、衬托手法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
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6.填空小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小题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
小题2: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一定要注意本文的文体是寓言。这道题主要是日常学习中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愚公不畏自己年老体衰、路途遥远、工具简陋、人员稀少等种种不利条件,坚决移山,与智叟的交锋中,更能体会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坚定不移,因此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本题主要深入文章分析主要人物的行为、语言等。
7.必备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第一册鲁迅(1881-19360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主要的作品集有: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他的优秀的散文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绿〉〈匆匆〉。
5、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1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据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订,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退秦师》就节选自此作品。
1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相传为左丘明所著,记载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贞王十六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国语》有“春秋外传”之称,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吴国的韦昭写的《国语解》。
课文《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14、《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16、《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
它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全书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包含“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两层含义。18、《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有孟子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排比句式,笔试咄咄逼人。《寡人之于国也》即出自此作品。
19、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的政治主张,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来是善良的。
20、《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21、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性恶”论,“天行有常”“人定胜天”的思想。22、《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3、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24、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人称老聃,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25、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过秦论》《吊屈原赋》《鵩鸟赋》。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称《太史公书》,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纪:按年代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
表:按年代谱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记述了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了各种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27、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28、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他所书的《兰亭集序》为传世名篇。29、陶潜:又名2,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曾做彭泽县令,后辞官归家,隐居田园,写了大量的诗作。
诗歌《归田园居》、《饮酒》,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赋《五柳先生传》皆为传世名篇,有《陶渊明集》。一古典文学(一)春秋时期《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
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伐檀》《硕鼠》《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六则《侍坐》《季氏将伐颛臾》《荷丈人》《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
《曹刿论战》《之战》(二)战国时期《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庖丁解牛》《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愚公的吊怎么样和愚公移山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热门文章
- 斗山260怎么样6142℃
- 约翰迪尔950怎么样5450℃
- 立升和沁园净水器哪个好5405℃
- 高端家电品牌排行榜5376℃
- 美菱冰箱售后各地电话5232℃
- 洗衣机买什么品牌的质量好5051℃
- 自来水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4903℃
- e90质量怎么样4673℃
- 黑金刚锤怎么样4654℃
- 北京三一电气怎么样4597℃
猜你喜欢
- 拉挖机怎么样2024-01-22
- 电喷日立怎么样2024-01-22
- 上海世邦机器怎么样2024-01-22
- 三一20吨挖机怎么样2024-01-22
- 新款神钢350怎么样2024-01-22
- 中联250V吊车怎么样2024-01-22
- 郑州矿山机器厂怎么样2024-01-22
- 三一挖掘95怎么样2024-01-22
- 北京三一电气怎么样2024-01-22
- e90质量怎么样2024-01-22